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佘才高:履职要“下接地气”,也要“上接天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人物档案】佘才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履职故事】
踏入南京“最深地铁站”——地铁7号线清凉山站,古铜色铝板模拟的龙鳞拱顶造型映入眼帘,灯光摇曳间,宛如穿梭于龙宫之中。自启用后,这里迅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乘客乘车安全的重要条件。2月25日一大早,佘才高便来到地铁7号线清凉山站的车站控制室。“要是发生信号系统故障,你们如何及时处理?”佘才高一边询问行车值班员,一边通过智能运管系统查看车站内的运营情况。
连日来,佘才高的履职足迹遍布多处——在玄武区政务服务中心履职平台接待基层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围绕加快推进文旅文博事业发展主题,前往徐州等地参加集中视察;与检察院、法院、财政、税务等多部门就相关领域工作深入沟通,了解工作重点和难点;参加省人大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研讨会、培训会,以及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座谈会……“代表不是‘二传手’,必须深入实际、挖掘根源。”他说。
“去年,我所提议案建议,国家相关部委都高度重视,积极沟通,书面回应。”佘才高说,就拿“关于提升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防范能力的建议”来说,已被纳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中,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全国两会,佘才高准备了1个议案、5个建议。从推进紧急状态法立法进程的全局性议案,到支持南京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谋划;从加强政府对公益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支持与投入,到给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财税及电价优惠政策,每个议题都紧扣国家治理与民生关切。
“建议要高质量地提出来,我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当中。”说着,他指着最新标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加以强调,“代表履职要‘下接地气’,也要‘上接天线’。”
为论证“城轨行业财税优惠”建议,佘才高带领团队梳理了全国58座城市城轨交通线路的能耗数据;为完善“推进紧急状态法立法进程”的议案,他研究了多个国家应急法律文本和国内各省市试点经验……
这份“较真”,源于佘才高深耕城轨行业30余年的积淀。数据显示,我国城轨运营里程已突破1.2万公里,但行业正面临从“建”到“管”的深刻转型。“就像跑马拉松,不能只比谁起跑快,更要看途中耐力和冲刺技巧。”他比喻道。
今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开展了新特征下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研究表明,新特征下,城轨企业需加快“智慧城轨、绿色城轨、融合城轨、中华城轨”等4方面的建设。佘才高说,除了要练好“内功”,做好降本节能增效工作,国家也应给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多方面政策支持,包括财税优惠、电价优惠等。
在佘才高的电脑屏幕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与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页面来回切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扛起这个责任。这就亟须加快提升南京国际航空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航空服务保障能力,系统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说着,他将“关于支持南京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议”文本又通读了一遍。
在日常履职过程中,佘才高始终坚持脚步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下接地气”。他还注意到公益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存在管理统筹缺位、经费不足、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以及激励保障缺失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长期运营;另一方面要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建立分级培训体系,并将相关工作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记者手记】
从“双线作战”到“心无旁骛”
今年,佘才高的工作状态从“双线作战”转为“心无旁骛”。佘才高卸任南京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4天后,他正式向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报到。与往年不同,这是他首次以“全职代表”的身份投入全国两会准备工作。“过去忙得像踩着风火轮,今年能更加专注地打磨议案建议了。”
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佘才高对地铁领域有着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感。采访中,他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地铁车站的运营细节和乘客的出行体验上。他不时驻足,与工作人员交谈,询问设备维护情况、日常运营中遇到的困难;遇到乘客,他亲切地打招呼,询问他们对地铁服务的满意度、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他专注倾听的神情、微微点头的动作,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